Pixelbread 像素麵包 - 專題:夾縫中求存的本地農業 2017.02.26

〈好家庭菜園 以東涌土地推動社區分享意識〉

最初,只是本著一個小小的念頭——希望基層市民也能享用有機菜,Kevin(岑嘉宏)與另外兩位夥伴阿喜和 Rowena於2013年創立了「好家庭菜園」,後來更在東涌覓得良田,開展社區農田的計劃,除教授東涌居民種植有機菜外,更成功凝聚社區力量。

Text & Photo: Mondy Chan
部份相片由好家庭菜園提供
 
有機菜不只限於中產
創辦人之一的 Kevin回想成立「好家庭菜園」 之前,自己也是適逢人生交叉點,離開了多年的工作職位,正在思考人生接下去該如何走,除了葡萄酒就是耕田。「工作多年,我不想只打份工,想從事一些與社會有多些聯繫,甚至可以推動社會,或對社會有好處的東西。」
 
其實小時Kevin已對耕種情有獨鍾,大學甚至上班時,都有當假日農夫以及上耕種課。與此同時,他觀察到大家講有機耕種或有機菜,只有高收入或中產人士才接觸到。「其實吃有機菜對身體健康有幫助,對我們的環境更十分重要,而這個想法我覺得大家未必認識到,所以令我思考如何在社區的層面,讓基層的朋友可以接觸到有機耕種和有機菜。」
 
成立初期,他們只有三個人的人力資源,以及一腦子的想法,為了節省成本,他們先後到天水圍、屯門和觀塘三間中學,教導學生種植有機菜。當有收成之後,這些菜會拿去社區與街坊分享,通過活動,同學可以與街坊分享他們的種菜心得,而街坊亦可以教授學生關於烹飪的心得,亦成功達成了「好家庭菜園」想將有機菜和基層連繫一起的理念。這亦是組織踏入第四年,這個活動還一直持續的原因。
 
社區共享理念的誕生
由於農地面積不大,現時「好家庭菜園」的社區農圃計劃只能為10戶東涌居民提供服務,居住在東涌的居民可透過抽籤形式,投得一幅小田作耕種之用,為期半年,費用全免。Kevin表示,受田地所限,反而更刺激他們思考怎樣用其他形式去連結社區。
 
社區農圃計劃至今已舉辦了四期,Kevin說,透過和東涌不同街坊的接觸,知道他們的興趣及專長後,日後「好家庭菜園」的活動,會嘗試將這些東西結合,然後去籌備一些新的計劃,例如利用農田來做生產,或是用田裡的空間做活動。「作為一個社區農田,在這裡住的街坊,如何成為我們的一部份,我們如何一起去製造一些東西出來,這是我們很重視的事情。」
 
這些想法,直接促成了「好家庭菜園」另一條支線——「東涌好味」的誔生。這個組織其實比「好家庭菜園」更有社區分享的意識,他們旨在發掘在東涌種植的有機農作物與天然素材的種種可能性,利用東涌的土地和東涌人的手藝,來結合本土農作物與人情味。「所有參與東涌好味製作,以及一同協作或幫忙體驗活動的街坊,都會直接分到部份收入,由此我們希望可以支援社區與街坊的經濟收入。」
 
思考社區的可能性
從最初只想令基層朋友食到有機菜,到後期開始與社區連繫、組織義工團隊,Kevin笑說,2017年下一步的計劃是投入參與建設社區,雖然一切還在計劃中,但在他的想法中,活動已不只限於田野,而是想和新市鎮,以及鄉村鄉坊建立關係,一同思考大家的社區可以有甚麼可能性。
 
除此之外,上年六月份他到韓國出席了社會創新的交流計劃,繼而認識到Co-Living的概念,
「這些交流經驗,令我思考我們要的生活和空間究竟是甚麼模樣?」現時社會上大家都在談共享經濟,資源共享,如何將這個想法結合城鄉社區聯繫,將會是另一個挑戰。
 
儘管他們的資源和人手都有限,但「好家庭菜園」持續的努力和投入,不只成功在東涌建立了社區農田,還連繫了不少具民間技術的東涌人,未來如何將這些人結合,產生甚麼作用,亦是他們重要的任務之一。